李克强总理11月12日上午离京,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21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1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3届东亚峰会。专业人才技能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考评”了解详情:rencaiku.org.cn
这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时隔11年再次访新,也是李克强总理首次正式访新。此访期间,李克强总理将与新方领导人就区域合作、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交换意见,推动中国-东盟合作提质升级,推动东亚合作迈上新台阶。
今天,商务微新闻带你走进美丽“狮城”,一起感受中新经贸合作的蓬勃活力。
中新关系与时俱进
中国和新加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早在建交之前,两国就已经开展了密切的交往与合作。1990年10月建交以来,两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对接发展战略,在互学互鉴、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发展。201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将两国关系提升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4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成功访华,两国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达成多项共识。2018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新加坡,为两国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
中新合作步入快轨
近年来,中新经贸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双边务实合作持续深化,成果不断涌现,呈现五个显著特点:
一是规模大。新加坡连续五年成为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中国为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几年,中国对新加坡投资呈现快速增长,2017年新加坡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第三大目的国,在新注册登记的中资企业超过7000家。
二是层级高。两国建立了中新双边合作委员会(JCBC)等4个副总理级合作机制,在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前沿业态开展了广泛合作。
三是领域宽。两国经贸合作外沿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合作领域已从传统的贸易、产业合作拓展到园区建设、金融科技、设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软硬件全方位合作。
四是融合深。中新经济互补性强,两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大势,参与全球分工,电子、石化、生物医药等行业产业链高度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五是势头好。2018年两国经贸合作延续快速增长趋势,前三季度双边贸易同比增长8.7%,新加坡对华投资增长10.9%,中国对新投资增长14.1%,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新加坡新签合同增长52.9%。
下一步,中新两国将重点发挥“一个要冲”作用,建设“两个枢纽”,打造“三个平台”,推进“四个项目”,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
“一个要冲”,即充分发挥新加坡作为国际和本地区重要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作用,将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充分利用新加坡的地缘优势,将其作为中国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重要“跳板”;充分借助新加坡营商环境、人力资源等有利条件,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两个枢纽”,即发挥好重庆和新加坡的“双枢纽”作用,扩大辐射和带动效应,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经广西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通过海运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打造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形成“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
“三个平台”,即两国携手打造互联互通、金融支持、第三方合作三大平台,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目前,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进展顺利;中资银行、券商、保险、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纷纷在新设立分支机构,开发相关金融产品,累计发行“一带一路”支持债券逾100亿美元,离岸人民币清算额超过200万亿元;两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备忘录,中国某机械设备工程公司与新加坡某集团合作在印度开发建设产业园,某控股集团与新加坡某集团合作开发“一带一路”沿线物流产业。
“四个项目”,即扎实做好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和一个国家级合作项目建设。1994年启动的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围绕投资、金融、科技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在我国经济社会体制建设方面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2008年启动的天津生态城项目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绿色发展示范区,着力培育互联网+高科技、文化创意、生态旅游三个产业群。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新期间启动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与“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高度契合,重点在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个领域开展合作。2018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合作项目的广州知识城项目聚焦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三大领域,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产业。
当前,中新经贸合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条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巨大的生产能力、雄厚的资本实力将与新加坡贸易航运、金融保险、精细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有机结合,为两国务实合作注入持久动力。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已经完成,签署后将为两国货物、服务、投资、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提供更为开放、便利的制度安排。中国正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加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将在中国拥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展望未来,中新合作前景广阔。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专业人才职业技能)
上一篇:广西融安:脱贫果“穿衣”迎冬
下一篇:周边外交再发力 展区域合作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