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暑期班顶风超纲却是刚需!教育部整治培训机构在打谁的脸?

2018-08-20 09:32   浏览数: 次   来源:网络
  处于强势地位的公立教育重点校,越来越对优质生源形成垄断,在教育精英化道路上越走越远。精英选拔的标准必然“超纲”,教育部对此似乎无能为力,但碍于教育大众化的公平原则,只得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刀,结果却适得其反……婴幼儿潜能开发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考评”了解详情:rencaiku.org.cn
 
 
  1
 
  《澎湃新闻》2018年8月19日报道(引自《经济日报》)暑期班的“盛况”,感觉教育部有关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似乎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超纲内容被明令禁止,却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培训机构“顶风作案”似乎也是解决供需矛盾、满足市场需求。
 
  《澎湃新闻》还引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中的数据:
 
  我国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参加学科补习或兴趣扩展类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全国校外培训行业总体规模达到4900多亿元。
 
  换句话说,参加校外培训班、接受超纲内容训练,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刚需。
 
  这个看似“市场化”的供应链(或者说价值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2
 
  中国以公立教育为主导,体制建立的初衷强调教育公平,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普及,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也就是常说的大众化。
 
  中国教育改革虽然向私立(民营)教育和国际教育有所倾斜,但鉴于后两者的贵族化、精英化特质,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有所顾忌,于是始终将其置于辅助地位。
 
  然而,即便如此,看似壁垒森严的公立教育,其内部的分化并不以教育部的意志为转移。
 
  无论是早期教育的幼儿园,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高中,还是高等教育的大学,资源配置越来越向少数“重点”教育机构流动。
 
  这些处于强势地位的公立教育重点机构,越来越对优质生源形成垄断,也就是掌握了生源选拔、升学机制的话语权。
 
  3
 
  值得玩味的是,升学率、优秀率是考核公立教育“重点校”的硬指标,这个追求“卓越”的激励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拉大教育机构之间的差距,造成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
 
  显然,这种分化有悖于教育大众化的公平原则。
 
  而当前教育部能做的只有从表面上限制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以“电脑排位”冲淡重点中学的“点招”、用“就近入学”压制重点小学的招生野心。
 
  为了弥合分化造成的差距,教育主管部门甚至不惜“拉郎配”,强制要求“重点校”吞并弱校,试图达到联合重组、资源平衡的目的。
 
  4
 
  时至今日,教育部的“去重点化”还未能改变业已形成的教育精英化流动规则。
 
  精英选拔的标准必然“超纲”,而校外培训机构迎合超前教学的市场要求也是供求关系的必然结果。
 
  更令人唏嘘的是,学科竞赛等选拔精英的非应试手段,也被培训机构纳入可培训范围。他们以赛事协办方的身份,既出题、又培训,两头挣钱。
 
  5
 
  教育部对公立教育内部的两极分化有些无能为力,但碍于“大众化”的承诺,又必须作出教育公平的姿态,于是把矛头指向校外培训机构。
 
  而公立教育内部精英化的教育供应链已经形成,培训机构已经成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部分暑期班、辅导班,反而造成一定时期内供应链渠道减少、资源稀缺,以致于增加学生、家长的成本和负担,仿佛在为培训机构做“饥饿营销”。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专业人才)

 

 

上一篇:梁启超:教育不可以摧毁趣味

下一篇:教师职业性别失衡持续加剧,男生为何不愿考教师?

在线客服

信息联络

工作时间

周一到周五:9:00-18:00

联系方式

邮箱:lianluoyuan@rencaiku.org.cn

咨询电话:010-53357815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