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如何“打倒”干扰课堂的“头号敌人”?

2018-08-20 09:30   浏览数: 次   来源:网络
  迅猛发展的技术时时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使得手机、电脑等设备与日常生活纵横交错,难以分割。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电脑难免影响学习,但禁止电子设备进入课堂显然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教师不如制定策略正确引导。婴幼儿潜能开发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考评”了解详情:rencaiku.org.cn
 
 
  “众多前所未见的事物在羁縻人类的判断力,否定个人的意志,逐渐把他们变得如同原始般麻木不仁。在这些事物当中,日趋常见的全国性事件以及城市人口的激增影响尤为剧烈,整齐划一的工作形式单调与乏味,人人都渴求能有新鲜事来滋润心田,哪怕是简短的外界信息也能满足渴望。”英国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时,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与塞缪尔•柯勒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谣集》的序言中写下了这段文字。200多年后的今天,这一场景似乎在大学课堂上再次上演,学生通过手机快速浏览社交媒体,了解最新的新闻资讯,在繁忙的课堂学习中得到短暂的轻松。
 
  然而,若不加以适当控制,短暂的轻松就转变为严重的干扰。手机、电脑一类的电子设备影响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话题由来已久,高校控制电子设备干扰课堂学习的对策不尽相同,究竟哪种方法相对而言更加行之有效,或许可从“干扰”本身的含义来探讨分析。
 
  从科学角度看“干扰”
 
  2016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学、生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亚当•格萨雷与心理学家拉里•D.罗森合著的《纷乱心绪:高科技世界中的古老大脑》出版了。以科学的角度看,“干扰”就是一切与既定目标毫无关联的事物,并且阻碍目标的完成。干扰的来源包括外界产生(如窗外的鸟鸣、突然的敲门声等)以及自身行为所致(如冲咖啡、改做其他任务以及查看社交媒体等)。格萨雷等人研究发现,干扰的产生源自人类大脑本身的功能特点:人类能够设立高层次的目标并且制定完成目标的具体计划,与此同时,有限的认知控制能力难以持续集中注意力以及保持工作记忆。
 
  研究还发现,在完成复杂的任务或者进行重复性极强的工作时,干扰带来的短暂的愉悦会更加吸引人。高校课堂显然属于这种情况,学习内容艰难复杂之际、教师讲课滔滔不绝之时,手机对学生的吸引力陡然大增,并非是学生没有意识到上课玩手机会影响学习,只是确实控制不住自己。此时,为生活带来便利的高科技电子设备却使得学生更容易陷入五花八门的软
 
  件、网页之中。更为糟糕的是,格萨雷教授的研究表明,电子设备带给人的干扰并非只是视线停留在屏幕上的几十秒或者几分钟而已,过度沉溺于干扰的试验者通常要经过30分钟才能完全投入到被打断的工作或学习上来。
 
  应对不能过头
 
  种种结果显示,高科技电子设备干扰学生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其他形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应该禁止手机、电脑出现在课堂。禁令必然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情绪,而干扰还是会如影随形进入课堂,不过是换做其他形式而已。正如美国阿桑普森学院英语系教授詹姆斯•朗所说,“电子设备大行其道是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与其给学生创造无手机、无电脑的课堂,不如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电子设备的习惯,把干扰程度降到最低,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
 
  朗教授利用格萨雷等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了一整套电子设备的课堂应对策略。该策略包括透明度、自主性和教学法三方面。
 
  ※充分理解格萨雷和罗森在《纷乱心绪:高科技世界中的古老大脑》一书中提出,充分了解任务的具体目标和干扰导致的具体影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为此,教师在授课之初应该明确电子设备使用要求,例如在进行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或者评价同学的回答时,手机、电脑必须放在一旁;在需要记笔记或者解决课堂问题时,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设备。同时,教师应当明确表达规定的原因,比如根据研究结果,与他人讨论时拿出手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并且会降低讨论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情况解释相应规定的原因。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说明每堂课的具体内容,“这堂课的内容相当复杂,我需要花大量时间一一讲解要点”“今天要全班讨论,大家先花几分钟写下上节课的要点”“马上要开始分组讨论,目的是让大家相互熟悉,因为期末项目就是和你今天的组员一起完成的”等。说这些话花不了多少时间,但却能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切记,不要把课堂变成处处惊奇的魔术表演,学生对课堂内容一头雾水只会加大他们玩手机的可能性。
 
  ※学生参与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相关能力。过往经验与研究都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感越强烈,学习效果越好。因此,教师在制定电子设备的使用规则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此外,这一代大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开始使用手机、电脑,他们对电子设备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非一无所知,在制定规则时,教师应当围绕这方面的问题向学生发问,“手机会怎样干扰你和同学的学习?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同学用手机、电脑记笔记效率更高,大家觉得怎样做才能满足各自的学习习惯,同时又避免干扰他人的学习?”与学生共同商讨规则的制定能消除教师“一言堂”的课堂风气,增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丰富的电子产品使用经验还可能会为课堂管理提出绝妙主意。
 
  ※提高课堂活力郎教授曾经旁观同校一位商学院教授的商业课。这位教授与某地的基金会有合作关系,他们希望为当地的个人或小型企业开展小额贷款服务以提供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这名教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发这一贷款项目。
 
  在简短的开场白之后,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始行动,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任务需要完成,有的负责研究并制定贷款政策,有的着手制定推广方案,有的需要设计网页和宣传单。课堂瞬间变得忙碌起来,小组成员各尽其职又相互配合,推动项目顺利进行。课程进行之时,也会有学生时不时地偷偷看看手机,查收私人消息,但没有任何学生长时间游离于课堂之外,他们总是迅速回到手上的工作。电子设备的干扰影响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学生都清楚自己的行动能帮助该地区的民众获得帮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精神高度集中,丝毫不容马虎大意。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下,手机早就被忘在一边了。
 
  当然,不是每门课程都可以引入“小额贷款”项目来激发课堂活力,但是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意义的课堂活动中来,学生有时聆听教师细致入微的讲解,有时针对课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各抒己见,有时通过完成项目或上台演讲来磨炼技能。与此同时,手机、电脑的诱惑也就相形见绌,不足为虑。此外,教师还能根据每堂课程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设备来辅助学习。
 
  或许,不受丝毫干扰的课堂只是奢望而已。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集中在学习上,教师就必须把学生放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不断反思如何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学习目标和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专业人才)

 

 

上一篇:以“尊医重卫”夯实健康中国之基

下一篇:梁启超:教育不可以摧毁趣味

在线客服

信息联络

工作时间

周一到周五:9:00-18:00

联系方式

邮箱:lianluoyuan@rencaiku.org.cn

咨询电话:010-53357815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