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机构改革具体方案出炉,正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整份报告信息量很大,亮点也很多。而这其中,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就是“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文件中写道: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国、地税合并,说实话,是个讨论了很多年的老话题,各方意见都有。那么,这次国务院正式提出改革方案之后,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它呢?
最近,侠客岛咨询了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以及岛妹的一位朋友骄阳。前者研究税收制度多年,对我国的税制改革非常熟悉,后者则在某地级市国税部门一线工作多年,对基层的情况非常了解。
以下是采访实录:
1. 侠客岛:能不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国税、地税的历史?
张斌:国税和地税机构分设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是在税制改革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财政承包制的做法,将所有税收按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在当时的背景下,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两上比重”,有利于增强财政的再分配能力和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应的,为了保证中央政府税收收入的及时足额征收,同时加强地方税的征收管理,省及省以下税务机构分设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
2. 侠客岛:为什么实行了24年之后,现在又要合并国税、地税了呢?
张斌:作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地税机构分设对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提高“两个比重”,保证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运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但机构分设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其中最突出的是纳税人为了履行纳税义务所需要支出的成本,我们称为“奉行成本”或“遵从成本”也大大上升。
比如,一个企业缴纳增值税需要到国家税务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就要到地方税务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地税的信息系统不兼容以及沟通协调不畅等问题,纳税人需要向国税、地税重复报送涉税资料,接受两个机构的税务检查等,遵从成本比较高。
从税制改革的角度看,近年来,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推进,营业税作为主要由地方税务局征收的地方主体税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国税与地税的征管范围和征管职责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为国地税合并创造了条件。
骄阳:遵从成本高这点我深有感触。我们这边国税局和地税局,相隔大概有40分钟车程。忙的时候,一个纳税人少则排两个小时,多则排半天,这样一来,他从国税局办完业务再去地税局,可能就要花上一天时间了。
反过来想,纳税人遵从成本高了,征管机构的征收成本自然也不会低。因此,一直以来,民间就存在着要让国税、地税合并的呼声。
3. 侠客岛:但是上面所说的这些现象,在近些年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张斌:纳税人两头跑,遵从成本比较高的现象最近几年有比较大的改善。这首先是因为税务机关贯彻“放管服”改革,“还权还责”于纳税人,通过减少事前审批,实行备案制等一系列改革简化了报税的流程;
而另一方面,2015年推出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强了国地税合作,通过“理顺征管职责划分”、“联合办税”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纳税人两头跑、重复填表等问题。但是,“合作不合并”改革并未能彻底解决问题,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骄阳:说白了,联合办税就相当于两家人合伙做生意,谁主导、谁从属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两家打架的情况;此外,人员管理上也存在很大问题。一方面,这对公务人员的能力要求变得更高了,要求工作人员既懂国税业务,也懂地税业务,很麻烦;
另一方面,由于地税是省属单位,国税是中央直属机构,因此很难有一个文件,从制度层面对两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的多的拿的反而少,这谁还想认真干活?
再有就是票证的安全隐患。由于两家联合办公,双方工作人员都有渠道得知对方票据的账号等基本信息,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4. 侠客岛:除了减少纳税人的奉行成本,国地税合并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张斌:国地税合并对于优化征管流程、提高征管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从未来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们要推动个人所得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需要以自然人纳税人为征管对象。由于自然人在全国流动,也会有跨区域的收入来源,这将对全国统一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地税合并对于提高征管效率的意义也更为重要。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重大改革!银保合并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