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双一流建设2020年将迎大考,近1/4一流学科或被动态调整

2018-03-12 09:40   浏览数: 次   来源:网络

备受关注的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于去年9月公布,江苏共有15所高校入选。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搞终身制,将有进有退动态调整,2020年就会迎来首次“期末评价”。面对这场“大考”,江苏几位“双一流”高校的校长们纷纷表示“压力很大”。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

与国际接轨,学科划分可以再“粗”些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

杨震校长表示,入选“双一流”是南京邮电大学历史性的战略机遇,“作为非985、211高校,能入选很不容易,南邮非常珍惜这次发展机遇。”不过面临不到3年的新一轮评估,杨震校长坦言压力很大!杨震告诉记者,“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名单在认定工作流程上实现重大突破——不组织高校申报,不需主管部门推荐。“离新一轮的评价时间不多了,希望国家能公布更细致的评选标准,或进一步地引导,明确一流学科的发展目标。”

杨震校长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可重新考虑“学科”的划分。“关于学科划分的标准,国内外差别较大。”杨震举例说,按学科分类排行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对大学学科划分只有22个,划得很粗。“当然这一划分可能过粗”,然而国内高校把学科划成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光一级学科就有110个,学科交叉融合是大趋势、大方向的背景下,划分可能又过细了。“学科划分某种程度上是知识体系的划分,在知识融合交叉度越来越高的当下,我们能否研究、明确一套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的学科划分标准,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指明方向。”

杨震校长告诉记者,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后,学校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集结组建了“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在学科群内设置了七个专业方向,确定了七位带头人。“学科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完整知识体系的一两个点上,我们做得比较好,在国际上已积累了公认度,然而要把整个学科做强,不是那么容易。”杨震校长认为,这就需要一大批高水平的师资和优秀的学生。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

应用特色化标准来评价中医药高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

全国共有7所高校入围中医药一流学科建设,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其中之一。胡刚校长介绍说,南中医已发布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方案包含了南中医要重点打造的五个“一流”。一是打造一流本科。二是造峰一流学科。学校将打造中药学、中医学、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的中药学学科群。三是开展一流科研。四是贡献一流服务。五是涵养一流气质。“一流大学的底蕴在于师生员工的精神气质,要牢记南京中医药大学姓‘南’名‘中医’,秉持‘学贯中西、至精至诚’的办学理念。”

胡刚校长表示,在教育部确定的“双一流”建设入围高校中,有占比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入围,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引领。这些入围的地方高校大多在行业与领域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流学科建设不是终身制的,“到2020年将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科被动态调整,竞争很残酷。”胡刚校长认为,不能用单一化的标准来评价特色化的学校。“比如国内较通用的评价标准是ESI学科或SCI论文,用这套标准来评价中医、中药学科很不合适。除了发表论文,中医、中药的特色发展,更多为健康江苏、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服务。”

胡刚校长建议,对于“双一流”大学建设地方政府应当高度重视,不要以当前备受诟病的综合排名和国外的学科评价指标来审视特色学科的建设成效,而应创新支持方式,强化精准支持,保障建设目标的实现。教育部应将入围“双一流”建设的地方高校作为“类中央高校”,统一制定政策和配置资源,建立省部协调机制统一共建。省级政府应兑现配套建设经费,同时提供更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提升“双一流”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强起来”进程中的贡献度。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能否打破教授晋升的名额限制?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熊思东校长告诉记者,“双一流”建设是苏大当下和下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全校都高度重视。按照教育部的相关部署,学校对双一流建设的学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部署,正在稳步地推进。“总体来说压力很大,要求很高。”熊校长认为,为适应一流学科建设,应让高校那些仍处于僵硬状态的机制体制尽可能“活”起来。

要建设一流的学科,需要吸引、培养一流的名师。去年江苏下放了所有本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一方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另外一方面通过精准的措施改革,激发了各个层次各类教师的积极性。但是职称晋升中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研究型大学教授高级职称占比的问题,高校正副教授的名额有一定限制,我们对正副教授的比例也有规定。需要花些精力来进行改革。”

熊思东认为,苏州大学是一所研究型的大学,高级职称的占比应高于教学型的大学。然而实际操作中,教授晋升的比例相对僵硬,“苏大有教职员工5200多人,正副教授加起来有2000多。”想让更多教师晋升为教授,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面临着很多难题,比方工资总量的控制、绩效控制,“假如职称比例改变,基数会发生重大改变,相关的政策也得跟着变。”教授数量增多后,课程设置上也出现了变化。按照苏大规定,高级职称的老师必须要进课堂给学生讲课。“一所大学的专业数是固定的,学生数也是固定的,课程数也是固定的。当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总额的5%不到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99%的教授必须上课。当教授数占到教师总额将近40%到50%的时候,连97%的这个比例都很难做到,因为学校没有开设那么多课程,此外还要考虑到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其中包括了许多配套的系统性的改革。”

江苏“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美国一流和中国“一流”的教授们,主要差距在哪里?

下一篇:顾明远:培训机构正在代替学校,将教育视为牟利手段就是一种腐败

在线客服

信息联络

工作时间

周一到周五:9:00-18:00

联系方式

邮箱:lianluoyuan@rencaiku.org.cn

咨询电话:010-53357815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