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以来,全国教育督导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举教育公平之旗,走均衡发展之路,以改革促发展,以监督促落实,补短板、兜底线,着力解决区域内城乡间、校际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取得新进展,有560个县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全国累计数量已达2379个县(因行政区划调整,已经通过国家认定的县数减少5个),占全国总数的81%,有11个省(市)整体通过认定。产后瑜伽_营养师_月嫂(http://rencaiku.bcj.gov.cn)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基本情况
(一)不断强化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机制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高度重视,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作为重点工作。各级督导部门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力度,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促建。工作中,注重提高认识也注重具体落实,注重宏观推进也注重细节改进,注重调动积极性也注重强化责任,注重进度也注重质量,对政府动真格,敢于触动一把手;抽学校真随机,覆盖城乡、远近学校;对问题敢碰硬,注重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抓队伍练内功,提高督学专家专业水平;推经验树典型,组织广泛学习交流。努力做到有创新、有力度、有招数、有效果。
(二)对560个县进行督导评估认定
2017年,全国共有24个省(区、市)的563个县申报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标准要求,组织材料审核和实地督导检查,同时对吉林、安徽、山东、湖北四省70个已通过认定的县进行复检。最终,有560个县达到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标准。全年共安排国家督学和专家798人次,随机检查学校6044所,其中包括教学点806个、特教学校52所,召开座谈会2512次,满意度网络调查问卷34.7万份,列举问题清单3213条,印发对受检省政府反馈意见24份,并在教育部网站公布。
截至2017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累计达到2379个,占全国总数的81%。其中东部地区819个,中部地区782个,西部地区778个。继2014至2016年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7省(市)后,2017年又有吉林、安徽、山东、湖北4省整体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西、重庆、陕西、宁夏7省(区、市)通过认定县的比例均超过80%。
(三)对已通过认定的1816个县进行监测复查
为巩固成果,防止滑坡,按照《暂行办法》规定,对2013—2016年通过国家认定的1816个县进行了第四次监测复查。结果显示,1816个县均衡发展总体水平略有提高。与2015年相比,8项指标值基本呈增长趋势,其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增幅最大,小学和初中的增幅分别为8.7%和9.1%;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2016年小学综合差异系数由0.420下降为0.413;初中综合差异系数由0.335下降为0.329。
有10个省份的15个县出现较大滑坡,小学或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不到标准要求。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对该15个县及所在市、省的政府、教育部门、督导机构约谈,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整改通知,督促全面整改到位。
(四)对未通过认定的县进行过程性监测
对照国家标准,对尚未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500多个县进行过程性监测。整体上看,未认定县均衡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国家标准,实现目标难度较大。同时发现,中、西部地区分别有16.3%、29.1%的县尚未认定,将是攻坚难点地区;单看小学差异系数指标,尚有46.6%的未认定县达不到要求,比例较高,是攻坚的难点学段。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做法和成效
各级地方政府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将其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程。
一是抓责任,全面落实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国家战略,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政府责任意识,强化政府责任担当,形成“政府抓、抓政府”的组织保障体系。注重定目标,定方向,加强顶层设计,努力构建政府为主、部门协同、多元参与的均衡发展推进机制。注重严监督,严问责,以教育督导为主要抓手,努力构建督导检查、问题整改、通报约谈等多种手段组成的监督体系。
二是重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逐步完善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资金和建设项目的统筹力度,加快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统筹资金,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统筹规划,将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与城乡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保障学校建设用地;统筹项目,提高学校建设标准,工程项目多,投资总量大,实施速度快,建设标准高;统筹配套,注重学校校园安全、美化绿化、生活设施的全面建设。
三是创机制,全面优化教师队伍。各级政府深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努力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完善教师补充、培训、交流、待遇落实和各项机制,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从教积极性,全力保障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在补充上出实招,拓展多种渠道,努力解决农村地区教师数量缺口严重、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在成长上下功夫,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农村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拓展教师发展空间。在交流上建机制,突破交流轮岗的制度瓶颈,让教师资源动起来、活起来、优起来,努力盘活教师资源。在待遇上抓落实,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提高待遇,改善环境,职称评聘倾斜,努力让长期工作在艰苦地区的农村教师有地位、有实惠、有发展。
四是促优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采取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学区制管理、名校办分校、结对帮扶等多样化办学体制,为各学校之间共享资源、以强带弱、整体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搭建平台,推进所有学校共同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与创新,全覆盖偏远农村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
五是建特色,深入推进内涵发展。各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质量、培养合格优秀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始终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作为质量之要。在课程改革中聚焦质量提升,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质量。在特色建设中彰显传统文化,以特色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六是保公平,全面关爱特殊群体。各级政府密切关注特殊群体需求,积极制定并实施义务教育普惠政策,消除障碍,平等接纳随迁子女;多方参与,合力关爱留守儿童;促进融合,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建档立卡,精准资助贫困学生,保障各类特殊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三、下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考虑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战略,是民生之举、公平之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担当着历史性重要任务。
一是要夯实政府责任,固均衡发展之根。推动地方各级政府依法依规持续增加经费投入,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真正把经费投入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老问题,百姓反映强烈的择校、大班额、学业负担重、豪华校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强化督导,加大力度,确保保质保量实现既定目标。
二是振兴乡村教育,补均衡发展之短。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始终把解决好农村教育问题作为均衡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三是深化队伍改革,抓均衡发展之本。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要按数量按结构补充农村教师,解决好城乡教师队伍失衡问题;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通过跟岗、顶岗、名师引领、线上线下等模式,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要突破教师管理制度,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让教师资源动起来、活起来;要增强教师获得感,用政策拴心留人,让教师安心教书。
四是推动内涵发展,创均衡发展之优。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工作的重心,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育人为本,开齐开足开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健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学校联盟、城乡结对等,带动薄弱学校更好更快发展。推进现代学校管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考试评价制度等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二〇一八 学生资助工作将这样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