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表达疼痛感的4种特征,妈妈们一定要知道!
2018-02-05 09:14 浏览数:
次 来源:网络
1、啼哭
由于宝宝年纪较小,表达能力很差,所以在宝宝有独立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独立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前,都是通过啼哭来表达自己的疼痛感。尤其是不会说话,也不会活动的新生儿。
一岁以下的宝宝表达疼痛感的方式比较单一,那就是啼哭。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在宝宝觉得自己不舒服,比如肠绞痛、头痛、或是磕碰之后肢体疼痛时,就会下意识的放声大哭。借由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妈妈们在宝宝啼哭时,一定要仔细分辨,是否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所造成的疼痛感,从而引发宝宝啼哭。
2、面部表情
宝宝在感受到疼痛时,往往面部较为肿胀。就好比一个成年人,被砸了脚趾,在感受到从脚趾传输到大脑的疼痛感之后,面部就会胀起。疼痛过于强烈时,还会有面部发热的情况出现。
除了面部胀起之外,宝宝在感受到疼痛后,还会出现挤眼睛、皱眉头、长大嘴巴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人体下意识的去抵抗疼痛的反射,就好比一个成年人在肠胃绞痛时,会不自觉的皱起眉头、眼睛挤在一起。只不过小孩子表达比较有限,大人就比较忽视宝宝面部的表达。
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宝宝的面部表达,这样才能理解宝爸向自己所传达的消息。
3、挪动身体
当宝宝感到不舒服时,会想要移动身体。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认为自己移动了位置,就能够远离疼痛感,属于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意识。
当然,除了移动身体,宝宝还会做出摇晃手臂、使劲儿蹬腿、用手不断推开这三种行为。这些都是宝宝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所做出的自我保护动作,想要抗拒这种疼痛感。
所以当宝宝做出这三种行为时,妈妈们要特别注意,宝宝是否是觉得不舒服了。
4、体征变化
人类在感受到疼痛感的侵袭时,呼吸会加快,心率也随之加快,这是一种典型的体征变化。当宝宝出现这种体征变化时,妈妈们就应该考虑,宝宝是否是感到不舒服,从而引起了体征的变化。
虽然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但是他可以用身体向爸爸妈妈们传达信息,告知自己的感受。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多关注宝宝身体和行为上的变化,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宝宝的不适,及时的去就诊,做出正确的治疗。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专业人才)
上一篇:玩具安全常识你知道吗?
下一篇:宝宝一秒安睡就用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