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能在线 >

亲子育儿:暴怒中的孩子他的情绪有好几种成分

2019-04-12 17:44   浏览数: 次   来源:网络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渐长,所以有人称幼儿的两岁阶段为“terrible 2”。在一次亲子关系课上,有学员发问:“是不是‘terrible 2’过后,孩子就容易带了?”
  
  心理老师则戏谑地回应:“嗯嗯,在‘terrible 2’之后呢,我们会迎来‘terrible 3 , terrible 4及terrible 5……’”
  
  生活常常就是这样,某些时刻我们觉得眼前的孩子像个“魔鬼”,他们情绪爆发起来,令人抓狂,中国人俗称之“狗都嫌”。
  
  前几天和几位妈妈聊天,一位妈妈说,有一次接儿子放学,她伸手接过孩子递过来的一个小工具箱——里面装着课外兴趣小组用的工具和零件。因为孩子没有扣紧箱子,刚一接过来,盖子就翻开了,东西散落一地。儿子瞬间尖叫起来,大哭大闹,拼命责怪妈妈。于是妈妈也烦躁起来,“尴尬极了!孩子那副样子,叫人很想痛快地揍他一顿。”
  
  这也让我想到发生在我和女儿身上的几件事。春节时,我带女儿回老家。一天,我带女儿去我自己的爷爷奶奶家拜年。过年期间,家里人多,对于5岁女儿来说,大多都是陌生人,所以女儿一踏进房门,就变得不像平日里那么轻松愉快有礼貌,表现出莫名的烦躁,尤其是对一些“特别热情”的亲戚,态度堪称恶劣。女儿这样的表现,令长辈们很不满意。
  
  还有一天,她一个人在奔跑,不小心摔了跤,家里的亲戚立刻一拥上前,一边问“伤到哪里了”,一边指责她“不该乱跑”。女儿也没客气,愤怒地尖叫了一声……这种反应,毫无疑问会招致长辈亲戚们的批评,说这个孩子“不懂道理”“不通人情”。
  
  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情形,孩子大庭广众之下发脾气,往往首先会令父母感到十分尴尬,父母们很容易会先指责孩子有错,批评孩子不懂事。
  
  学了各种育儿知识的父母也不免会困惑:这种时候,我该呵斥一顿,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呢?还是该再耐心点,“寻求其他方式开导孩子”?有时候,不管学了多少育儿知识,实践中总觉得似乎差了一点什么。
  
  我建议,我们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看一看”这些事情。
  
  在第一个事例中,就妈妈的描述而言,我们可以尝试猜想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因为零件散落一地而暴怒呢?在他的尖叫声里,有几种情绪的“成分”?首先有“对母亲的责怪”;第二,可能有“对结果的担忧”——由于自己的错误而导致了这么糟糕的后果,孩子感到无法面对,不敢面对。这种心理,是不是害怕会招致更大的惩罚呢?
  
  孩子的情绪往往“繁复而杂乱”,他们远没有成熟到有能力去辨析自己那些复杂感受,所以,当孩子看到散落一地的工具和零件时,责怪、害怕、担忧、自责,种种复杂感受交织在一起……如果父母作为成人可以引导、帮助孩子表达出来,使内心的感受更为清晰,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当我女儿拒绝和那些亲戚问好、打招呼后,我把她带到另一个房间,询问她:刚才发生了什么,让她这么生气?她说自己也说不清。又过了一会儿,女儿说:“妈妈,我可以自己在这个房间里多待一会儿吗?”我说:“可以。”
  
  接着她又说:“妈妈,这里人太多了,我觉得太陌生了,你能明白吗?”我告诉她,我当然可以接受她感觉到“这里很陌生”这件事,而且同意让她在小房间里多待一会儿,直到她感觉好一点了,再出来。她答应了。过了一会儿,她自己走出小房间,回到她平日里的样子。
  
  同样,在她摔倒时,我没有如其他人那样指责她尖叫,而是先询问她发生了什么。令我惊讶的是,这个5岁的小孩在那一刻清晰地说出一句让我意想不到的感受:“妈妈,我不喜欢那种吵吵闹闹的关心。”这句话其实也是在提醒成人,当我们“太过关心和热情”时,孩子的感受就可能“看不见”了。
  
  一般说来,对于暴怒中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在当下去为他树立规则,也不是立即想出办法来开导或疏解愤怒。在这一刻,尽量给孩子创设一个机会去表达,积极理解和认同他们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他“不懂事”,而这是建立良性亲子沟通的基础。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专业人才职业技能)

 

 

上一篇:“类型教育”面临三场变革

下一篇:人工智能课程今秋走入高中课堂 统编版教材编写中

在线客服

信息联络

工作时间

周一到周五:9:00-18:00

联系方式

邮箱:lianluoyuan@rencaiku.org.cn

咨询电话:010-53357815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