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能在线 >

婴幼儿潜能开发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考评”了解详情:rencaiku.org.

2018-09-29 09:44   浏览数: 次   来源:网络
  妊娠糖尿病是经常听到大家提起的,那么什么是妊娠糖尿病呢?糖尿病对孕妈和胎宝宝的有什么危害呢?哪些孕妈比较容易发生妊娠糖尿病呢?要如何才能预防妊娠糖尿病呢?如果发生了又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孕妈和胎儿的健康呢?婴幼儿潜能开发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考评”了解详情:rencaiku.org.cn
 
 
  一、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妊娠糖尿病即糖尿病的一种,但是,妊娠糖尿病由于糖尿病发生时间的差异分为两种,一种是妊娠前就有糖尿病,怀孕之后糖尿病依旧存在;另一种是怀孕之后才发生的糖尿病。
 
  二、妊娠糖尿病对孕妈和胎宝宝有什么危害呢?
 
  妊娠糖尿病对孕妈的危害:糖尿病危害巨大,病理期间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而孕妈由于怀孕本来各个器官就会因为胎儿的发育受到挤压,从而导致功能减弱,再加上糖尿病的发生,孕妈各个组织受损程度更会加大,孕妈身体不适,功能受损,自然也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妊娠糖尿病对胎宝宝的危害:受妊娠糖尿病的影响,胎儿容易出现发育异常、宫内发育受限,出现先天性畸形的几率比一般孕妇高2-3倍;或者容易出现巨型儿;严重的危害会延伸到胎儿出生之后,如新生儿惯性分泌大量胰岛素,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或者胎儿肺部发育受到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三、哪些孕妈容易发生妊娠糖尿病呢?
 
  妊娠期糖尿病多出现在孕20-24周之后,发生率为3%-6%。
 
  容易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孕妈有8种:
 
  有妊娠糖尿病史的;
 
  曾生过巨大儿;
 
  体重超标,特别是肥胖准妈妈;
 
  有糖尿病家族史;
 
  早孕期空腹尿糖多次阳性;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曾无明显原因多次自然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
 
  曾分娩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
 
  四、要如何才能预防妊娠糖尿病呢?
 
  1、合适饮食,控制体重。不要进食含糖高的食物,不要摄入过多的热量,一般约需的热量为30-35干卡/公斤/天;平时要限制米、面、薯类食物,控制在250克/天左右。
 
  2、蛋白质的供给要充足。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要与妊娠期相同的正常孕妇的每日蛋白质进食量基本相同或略高一些。特别要多吃一些豆制品,增加植物蛋白质。
 
  3、脂肪供给要适量。由于主食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供给减少,脂肪进食要适量增加,以维持每天的供热量,特别是要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
 
  4、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经常吃一些含铁和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动物肝以补充矿物质。
 
  5、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应让孕妇多吃清谈的。
 
  五、如果发生了妊娠糖尿病又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孕妈和胎儿的健康呢?
 
  1、定期产检,做好糖筛
 
  一般来说,准妈妈在孕24-28周要进行糖筛检查。这项检查对预测妊娠糖尿病的准确度可达90%,所以准妈妈要在规定时间内到医院筛查。如果你体型比较胖、腰围增长过快,最好在30-32周时再筛查一次。
 
  2、随时监测胎儿的健康状况
 
  胎动可以反映宝宝在子宫里的安危状态,所以自数胎动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自我检测方法。正常情况下,一天之中,胎动在上午8-12点比较均匀,下午2-3点时最少,6点以后就开始逐渐增多,到了晚上8-11时最活跃。
 
  定期查B超。通过B超检查,准妈妈可以直观了解到胎儿的大小、羊水多少、胎盘成熟度、活动是否良好等情况。
 
  32周后应做胎心电子监护,了解胎儿有无宫内缺氧;37周后应监测胎儿的胎肺成熟情况。
 
  3、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严重的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运动时间宜在进餐后1小时,每次30-40分钟,防止低血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头晕头痛、憋气、胸痛等症状应立即终止运动,及时就医。严重的要进行药物治疗,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糖仍不能达标者,就应该考虑应用胰岛素,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专业人才储备)

 

 

上一篇:新生儿护理大全:教你正确的婴儿护理方法

下一篇:宝宝睡觉总是惊醒,影响睡眠怎么办?

在线客服

信息联络

工作时间

周一到周五:9:00-18:00

联系方式

邮箱:lianluoyuan@rencaiku.org.cn

咨询电话:010-53357815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