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实质在于让孩子通过实践去发现自己,并成为独立的“我”。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有主见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附于别人的评价,活在外界认知包围中的萎缩的自我。
汉斯是一个靠赢得别人、取悦父亲和校长来证明自己的人,他没有自我,在大人的操纵下以成绩为标杆判定自己的价值,这样的孩子,表面积极上进,其实内心脆弱,至慧易折;
而赫尔曼则是通过取悦自己,超越自己来实践自身的价值,所以汉斯永远也不可能像赫尔曼那样有一套自信的自我评价体系。
其实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传统文化中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成才则是第二位的。
《论语》中孔子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也就是说小孩子要先学会做人,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
《大学》中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成人是根本,本正则末治,本不正,上层建筑设计得再好,也终究会带来灭顶之灾。
而近些年中国的教育早已摈弃了我们中国古老的传统,被一种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侵蚀,缺乏定力和主见的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就都开始拔苗助长,导致孩子自我意识的树干还没有足够强壮就被迫努力向上生长,最终沦为竞争和外界评价体系的牺牲品。
黑塞写道:
“树被砍掉了主干之后,会在根旁萌发新芽,同样,在患了病和被摧残之后,人的心灵往往会回到春天般的萌芽时期和充满遐想的童年,好像它能在那里发现新的希望,把被扯断的生命线重新连接起来似的。这些根部萌发的枝条虽然茂盛多汁,生长迅速,但这种生命只是表象,它永远也不会再长成为一棵真正的树。”
先成人后成才,是教育的规律。本末倒置,终将误入歧途,越努力越无力,越成功越迷失。所以我们的国家比以前富强,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孩子们长大后却越来越不快乐。
学区房、培训班、私教、海外游学……现在中产阶级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无所不用其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
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在经济实力保障的前提下,当然是让孩子体验越丰富越好。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有这些努力,如果父母本身都被外在的价值观牵着鼻子走,都以外在的评判标准为导向,而不注重引导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那么这些努力从根源上就错了。
没错,这样可能会教出很优秀的孩子,但是很难教出幸福的孩子。
按照现行的主流价值观和越来越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难,他们有着千篇一律精致光鲜的履历,但是教育出一个发自内心幸福的孩子将万里挑一,成为稀有的珍珠。
为了优秀而优秀的孩子很难幸福;为了幸福而幸福的孩子也很难优秀;
只有那些认同自我、通过超越自己实践自我价值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而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不优秀。专业人才储备工作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师,课通人才储备,考取证书,课通人才库,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课通学堂,在线考试,营养师,茶艺师,人才评测,课通在线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专业人才储备网络教育平台”了解详情:http://www.ketong.net.cn/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专业人才)
上一篇:你可以给孩子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
下一篇:为什么男孩比女孩难管难带?应该怎么样正确地管教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