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能在线 >

在日常养育过程中,家长宜犯的问题

2017-11-16 11:14   浏览数: 次   来源:网络
  1.特殊待遇。例如,孩子吃饭的餐具、吃饭的时间,什么时候要跟家里大人一样?最晚两岁就要跟大人完全一样了。可是我们有些家长到了孩子五六岁时,还单独让孩子先吃饭,孩子的待遇跟家长不一样,其实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并不见得是件好事。
 
  2.过分关注。孩子明明能够自己处理或者自己解决,家长只要陪伴或在一旁看着就行了,但如果家长总是告诉孩子这么放、那么放,自认为“我不说他就不会”,就可能过度关注了,孩子会有不被尊重、不被信任的感觉。
 
  3.言行不一。例如,家长嘴上说“下次再这样不给你买玩具了”,但其实做的和说的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这就是孩子说瞎话的基础。可是妈妈就跟我说“这是善意的谎言”,但谎言就是谎言,对孩子来说谈不上善意不善意。
 
  4.推迟入园。我们都知道3周岁左右的幼儿就需要上幼儿园了,入园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很关键。但现在很多家长并不着急让孩子入园,甚至问我说“崔大夫,不上幼儿园行不行”,想自己或请人在家里教。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是我们的家庭生活替代不了。
 
  5.祈求央告。例如,老人说“你妈妈快回来了快吃了吧,要不妈妈回来该说你了”。其实这对孩子来说就是“只要有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一起,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其实这对孩子并不好。
 
  6.包办代替。一天在门诊我见到一个5岁多的孩子,我查体完之后让孩子从检查床上下来,这时妈妈蹲下来了,我问妈妈“你要干嘛”,她说要给孩子穿鞋,我问孩子“你能自己穿吗?”孩子说“能”,但是最后妈妈还是自己“帮”孩子穿上了。大家想想,孩子需要家长来“帮”吗?
 
  7.遇事慌乱。我做儿科医生30年,做科学育儿的科普工作也有二十多年,出版了很多育儿书籍,每天也通过微博回复很多家长的问题。但是我时常发现,家长是很认真的买了我的书回去看,但是一到真的用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记得了,比如孩子发烧了就心理特别慌,到了医院我一说物理退热、药物退热,家长也附和道“您的书上写过”。爱孩子的心是好的,但是如果孩子真的生病了或者发生什么事儿,做家长一定要自己能稳住神。
 
  8.剥夺独立。例如,孩子想自己走,家长非想抱着孩子,美名其曰“孩子一晃就大了,能抱几年啊”,等到孩子想让家长抱、但家长不想抱的时候,又会批评孩子不独立、爱撒娇,那我们到底是希望孩子独立呢还是不独立呢?
 
  9.害怕哭闹。孩子不哭还好,孩子一哭全家人就慌了,即便爸爸妈妈自己不急,家里的老人们往往也坐不住。只要孩子不哭,家里闹成什么样都没有事,但孩子只要一哭,不论是不是无理取闹,家里人就会拿糖果、拿玩具去哄孩子。以“孩子别哭了”为第一要务,孩子以后就会以哭闹作为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
 
  10.当面袒护。老人往往容易当面袒护,例如妈妈不让吃糖,突然妈妈回来看孩子正吃着糖呢,老人大多就会主动说“不是他想吃,是我让他吃的”。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调查中还有很多。
 
  上面我们说了十个家长容易犯的错误行为,我想说,特别需要我们反省的是:我们养育孩子的行为会有一些问题,那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人才储备的证书管用吗,人才储备证书有什么用,全国专业人才储备证书。国家专业人才证书。国家专业人才证书查询,人才库证书国家承认吗,中国专业人才储备委员会,国资委 全国人才储备。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证书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专业人才储备网络教育平台”了解详情:http://www.ketong.net.cn/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专业人才)

 

 

上一篇:“优秀学生”刺杀“优秀老师”,是怎样的悲剧

下一篇:对孩子“纵容”,更容易成才!

在线客服

信息联络

工作时间

周一到周五:9:00-18:00

联系方式

邮箱:lianluoyuan@rencaiku.org.cn

咨询电话:010-53357815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