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时,也标志着又一个生长期的到来,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为之欢喜为之雀跃,亦为之担忧和无助,因为它的到来通常伴随哭闹、烦躁和太多的不适 。没关系,我们可以用抚触预防和缓解这些不适。
大多数的父母都已经具有宝宝出牙时期的基本护理常识,而这些方法多是针对已经出现出牙痛的宝宝来说,如何更好的帮助宝宝过渡这一比较不舒服的阶段。其实我们常说防患于未然同样的适用于这个阶段的宝宝,亲子抚触就是这种能起到意想不到效果的预防方法。
◆ 正常的宝宝平均6个月开始长牙;
◆ 根据宝宝不同体质,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一周岁以前出牙都属正常;
◆ 如果1周岁后,尚未长出第一颗乳牙,称乳牙晚萌,是一种病理现象,常由佝偻病或其他原因引起,应及时就医诊疗;
◆ 如果18月龄左右仍然是“没长牙的孩子”,建议检查甲状腺功能。
6-8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中间的门牙,跟着上齿槽又长出两颗门牙;
8-12个月:上齿槽长出外面两颗门牙,然后下齿槽的两颗外侧门牙冒出牙龈;
12-16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出现第一乳磨牙;
16-20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长出犬牙;
20-30个月:长出下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上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至此20颗乳牙长齐了;
宝宝从6个月开始出牙,到2岁半左右乳牙基本出齐,长齐20颗乳牙。
以上是小宝宝长牙的正常顺序。提醒各位爸爸妈妈,宝宝的出牙顺序与遗传和营养都有关系,通常宝宝是按顺序出牙,但是宝宝长牙顺序颠倒的也不在少数,只要牙齿的质量好,长牙顺序紊乱也没有关系。
按摩和抚触在英文中本是一个含义,在中文中按摩更倾向于治疗,而抚触则倾向于情感上的交流。我本人更喜欢用抚触因为对于小宝宝来说抚触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按摩,需要程度也远远强于按摩。对长牙的宝宝来说,出牙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宝宝口腔机能的历练,如面部肌肉组织的延展性,上下颚和上下牙床的承受能力等,更多的反而是心理上的考验。所以,此时的宝宝更需要妈妈情感上的安抚。
一位妈妈在宝宝刚出现出牙反应时就早早的把磨牙用的磨牙棒给宝宝试图帮助宝宝,过早的使用外界帮助,反而是适得其反,使得宝宝娇嫩的牙龈受到了轻微的破坏,宝宝因为身体的不适表现出急躁,焦虑,爱哭爱闹等情绪。这位妈妈又没有足够了解宝宝需要和安抚宝宝的正确方法,也随之出现焦虑等症状, 再反作用于宝宝只能是恶性循环,好心帮了倒忙。
其实,在宝宝准备长牙和长牙的初期,我们应该试着读懂宝宝的“微表情”,更加准确地了解宝宝的真实需要,从而及时准确地满足他的需要,刺激宝宝的oxytocin激素分泌(这种激素能帮宝宝缓解紧张,焦躁的情绪),帮助宝宝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和同父母之间的重要的依附感。抚触就是一种帮你读懂宝宝需求的途径,这样你就能在宝宝出现长牙不适之前就了解他的需求,安抚他的情绪。
在调整好抚触的环境后,放松自己,放松宝宝。将宝宝平放在地上,面对着宝宝,抚触可以开始了。
1、微笑法:拇指点按宝宝的上下唇3~-5次。
在宝宝上唇以人中处为中心用双手大拇指肚像翻书一样向两侧推开至嘴角处。对称宝宝的下唇中心,同样的用双手大拇指肚像翻书一样向两侧推开至嘴角处。这个方法可以有效的放松宝宝唇部和牙龈处的肌肉,为宝宝的出牙起到积极的帮助的作用。
2、双颚圆圈法:轻柔宝宝的双颚3~5次。
将除大拇指外的四指平放到宝宝的双颚,分别由内向外轻柔画圆圈。这个方法可以有效的放松宝宝口腔肌肉的紧张感。
3、颈部梳理法:从耳后由头至肩平抚颈部一起到放松宝宝紧张脑部肌肉的效果。
婴幼儿抚触并不是一项时髦活动,它也不是一种医疗方法,而更多的是对宝宝心理和生理上的滋养。宝宝长牙时更需要这份滋养,何不用抚触让他舒适一些呢。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综合自各媒体,未署名原作者。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号会立即处理。小编微信:13261383180
(责任编辑: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