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团体标准的治理机制与运行模式对策研究
2017-09-11 16:28 浏览数:
次 来源:未知
摘要
通过对团体标准发展现状以及现存问题的分析,从组织理论出发,运用组织决策、组织流程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等相关理论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对团体标准的治理机制以及运行模式做了深入探讨。详细阐述了团体标准治理的结构,提供了团体标准组织在协调、控制和发展三方面的新思路与新见解。并运用组织网络理论,着重对团体标准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推动了我国标准化改革,为我国团体标准的发展提供理论及经验的参考。
1 引言
团体标准是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及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出的标准。由于团体标准来源于市场,并且众多企业都广泛参与,在适应需求、加快标准产出及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优化当前标准化水平,推动现行标准化体系向新型模式转换。
目前,随着国家标准化改革的大力推进,团体标准在实践和政策层面都取得一定突破。国家、地方以及行业都纷纷制定出团体标准,并发布相应的政策文件以推动团体标准的发展。虽然团体标准发展势态良好,但受到现行标准化体系的影响以及团体标准发展经验的缺乏,我国在团体标准的治理和运行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法律地位不明确、技术与研发动力不充沛、监督机制不健全和理论经验不完善等。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改革精神,发挥团体标准的独特优势,有必要运用相关组织理论,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对团体标准的治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展开深入探讨。
2 团体标准的治理
2.1团体标准治理结构
通过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组织如美国国际标准组织(ASTM)、日本规格协会(JSA)进行组织结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将标准管理机构分成3类(如图1所示):标准决策机构、标准管理协调机构和标准制定机构[1]。
标准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团体标准化的整体战略规划,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决策和审批。标准管理协调机构作为辅助机构,主要制定一些团体标准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并处理相关组织内部的争议。标准制定机构则负责团体标准的具体编制任务。
2.1.1标准化决策机构
由于该机构经常要做出战略规划,为了更好地保证标准化组织的高效运作,在决策过程和方法的选择上应当格外谨慎。基于对组织决策理论的归纳,大致可将组织的决策步骤分为6个阶段(如图2所示)[2]。本文依据组织决策理论对标准化决策机构的一般过程进行探讨。总体来说,团体标准的决策也应围绕以上6个步骤执行。在充分收集内外部信息的基础上来对团体标准的研发方式进行选择——是由组织独自发布还是与其他组织联合,是吸纳改进原有标准还是针对产业创新研发,并通过具体方案的实施、监督与修正来保证标准决策的质量。
至于决策方法的选择,则可依据内部意见存在分歧的程度来分两种方式开展。
(1)当内部意见分歧不大时,既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即标准化决策机构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和高层人员共同商讨团体标准战略,在对彼此观点不作评价的基础上发表各自言论,收集并组织尽可能多的建议以作出最佳决策。也可采用德尔菲法,即组织一批标准化专家与相关人才,对团体标准的研发战略背对背发表建议,并将归纳整理的结果进行反馈,进一步搜集第二轮建议,反复多次,作出决策。
(2)当存在严重分歧时,则可采用名义小组技术,即在标准化组织内部选择一定数量的成员组成名义小组,成员们陈述各自独立思考后的战略,依次由其他成员投票,并选取票数最多的战略作为最优方案。
2.1.2标准化管理协调机构
该机构在制定内部制度的同时,还需处理相关争议,因此沟通在这一环节上显得尤为重要。依据组织沟通理论,主要可以从内部和外部沟通两方面来改善争议。团体标准组织在内部沟通上,可通过以下3种渠道来改进。
(1)畅通沟通渠道。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成员信访系统,定时召开座谈会,举办标准研讨会、培训会等方式达到信息共享,例如美国团体标准组织ASTM就成立专门的电子图书馆来方便成员学习,以制定出更高效的标准。
(2)营造良好沟通氛围。在团体标准组织中要体现民主氛围,协调好成员间的融洽关系,鼓励成员相互交流。
(3)改善沟通技能。积极倾听标准化组织成员的建议,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心态来与成员进行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
团体标准组织外部沟通主要针对消费者与政府两方面来管理。
(1)在与消费者建立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发达国家团体标准组织的经验,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以方便消费者及时了解标准的编制过程、查询标准的电子版本并通过平台对标准进行意见征询和电子投票。
(2)在与政府进行沟通方面,可以建立专门的部门来与政府机关进行信息交流。也可成立团体标准开放日,邀请政府相关人员来组织充分了解团体标准的研发状况和具体内容。
2.1.3标准制定机构
参照英国BSI、美国ASTM和日本JSA的标准修订程序,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6个环节:标准提案、标准立项、标准起草、意见征询及审查、标准发布和标准复审。虽然不同团体标准组织会根据自身情况对部分环节略有修改,但基本都遵循了组织流程设计理论的5大原则。
(1)系统化原则。在标准立项环节上,需要对不同工作组、技术委员会、非技术委员会以及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充分体现各利益方的权益。此外,在起草前对标准修订的时间、范围以及各工作组中成员负责的任务进行明确指名。
(2)统一原则。在标准立项中充分统一各方意见,以保证标准的公开、公平、公正。在标准起草阶段,严格按照统一的多种不同风格对标准进行编写,后交由技术委员会投票决定。
(3)优化原则。在制定标准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审核,在协会对标准草案文本、投票信息汇总等变动资料进行审核的基础上,由常设标准委员会进行第二次审议,并同时向所有会员开放。最后交由标准委员会进行最后审核。团体标准在三道审议中得以优化。
(4)实效原则。不少团体标准组织对标准的发布时间都体现了实效性——从标准编写完成到在线标准的发布仅需半个月时间,而纸质标准的发布也只不过需要1-1.5个月。此外,各国还纷纷缩短标准修订周期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5)全面整合原则。在整个标准制定环节,体现了各技术委员会(SC)以及分技术委员会(TC)的权益,不论SC还是TC都需要回收大量会员反馈,并需获得大部分赞成票才能进入审核阶段。尤其是日本团体标准的制定,更是由政府与民间机构所共同参与完成的,体现了政府与成员的双重权益。
因此,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团体标准的先进经验,在标准修订阶段唯有严格遵循上述5项原则才能保证团体标准的高效性。
2.2团体标准治理机制
2.2.1团体标准组织协调
团体标准组织内部存在各利益相关方,为了使组织更好地运转,研制出高效的标准,必须有效地协调好各方。依据组织协调理论,主要可从两种不同类型的调节机制出发对组织进行管理。
(1)强制调节机制。任何组织想要高效运转,都必须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和规范体系,团体标准组织也不例外。在组织中,大到组织的运行,标准的制定、审核,小到会员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文件和管理办法。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组织运行中失误的产生,才能对内部成员进行约束,使其履行所承诺的责任和义务。
(2)自我调节机制。团体标准组织中活跃了多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每个参与者扮演角色的不同,造成了节点贡献的不均衡。而为了使组织各方都发挥活力,可以采取俱乐部的形式,对组织中的会员资格进行分类。在美国、英国等国际标准组织中,都很好地贯彻实施了这一方法。例如美国ASTM就将会员分为四类(如图3所示)[3]。组织会员分类能够让具有相同需求、兴趣的内部成员汇聚到同一组织中,不仅能够活跃成员参与度,均衡节点贡献,还方便会员管理,体现各利益相关方权益。
2.2.2团体标准组织控制
虽然近年来协会、学会等联盟组织研发团体标准的速度显著提高,但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履行组织承诺,影响团体标准执行并损害集体利益。因此,有必要对团体标准组织进行控制,本文依据组织控制理论,从3方面提出控制举措。
(1)集权与分权。从组织发展角度看,影响其集权、分权的因素有很多。反之,集权、分权的程度也会对组织运行产生不同效果。首先,在团体标准组织中,政府、行业协会等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要发挥好引导、规范作用,对于团体标准修订、审核、投票、发布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把控。其次,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在决策、修订、投票阶段也要充分发表其意见,体现其利益。以此保证各组织成员严格遵循组织承诺,积极运用先进标准。
(2)信息交流与沟通。团体组织内部可以参照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强大的信息平台,及时将标准编制进展、投票、审核结果进行公布,方便组织内部成员以及外部社会人士的查阅与监督。此外,团体标准组织内部可以运用电子视频会议、远程通话等先进通信技术来加强成员间联系,以更高效贯彻落实团体标准。
(3)业绩衡量标准。企业对团体标准的执行力之所以不高的很大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衡量指标来反映执行程度。在企业实施过程中,政府、行业协会等标准化主管部门应该设立相应的标准,如履行团体标准组织承诺的程度,采用团体标准后生产力的改进状况,符合团体标准的产品比率等来作为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奖惩。
2.2.3团体标准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是一个数据收集、诊断、行为规划、干预和评价的系统过程,致力于增强组织结构、进程、战略、人员和文化之间的一致性。团体标准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标准化组织,也必须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谋求长远的发展。
(1)培训和教育。首先,为给标准制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要广泛吸引产学研参与。其次,针对组织内部会员,需建立先进的在线培训系统,对不同类型会员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组织内部还可建立专家项目组,定期邀请国内外标准化专家前来分享,同时也可积极举办相关会议与论坛,供成员们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把握国际最新前沿。
(2)调查反馈。在团体标准发布后,标准化组织内部也可成立临时的工作小组,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形式来对标准的实施贯彻情况以及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同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也可建立专门的渠道来收集社会各界人士对标准的意见和反馈。通过多方面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内部投票机制的设立来决定是否要对标准进行修订或撤销。
3 团体标准的运行模式
依据现存的团体标准类型,并结合网络组织形成理论对价值链上前后环节联系的划分,明确了团体标准组织的类别也不外乎于3种:横向结网、纵向结网和混合结网[4]。
3.1横向结网
3.1.1区域内横向结网
指的是同一区域内部,各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联盟的形式来减轻相互之间的竞争,并实现产业技术的创新以抵御外来技术的侵袭(如图4所示)。例如,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了“冷凝式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两项联盟标准[5];浙江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群,依据在铝制空调管和热力膨胀阀两项零部件的先进技术,分别制定了《汽车空调用铝制管及组合件》、《汽车空调用热力膨胀阀》两项标准。该模式下建立的团体标准组织对区域内部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的提高有显著意义。
3.1.2跨区域横向结网
是指不同地区间拥有先进技术或相同产业的企业自发组织或通过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召集形成联盟组织,共同研制团体标准(如图5所示)。如我国首项ISO标准就是在信产部的批准下由联想、TCL、康佳、海信等5家国内电子信息骨干企业共同发起的,不仅丰富了电视内容的来源,还简化了办公设备的使用,更拓展了移动设备的功能。再如青海、云南、甘肃、宁夏等地区在地方质监部门的发起下共同发布的“清真食品认证通则”确保了国内清真产业统一市场的形成并促进了我国清真标准与国际市场相对接。
3.2纵向结网
是指由同一价值链上不同企业共同成立的团体标准组织(如图6所示)。例如美国石油协会,其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负责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用设备的标准化工作,组织中的成员既包括生产商、炼油厂、供应商也包括管道运营、海运公司以及该行业的服务与供应公司。这种模式下所提出的团体标准能够很好地体现该产业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在标准质量和技术水平上都具有先进性。
3.3混合结网
是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多方组合共同成立的团体标准组织(如图7所示)。例如日本民间标准化组织JSA(日本标准协会)、JEM(日本电机工业会)等就与日本政府机关充分合作,共同制定出5000多项团体标准;广东省中山市在标准化研究中也探索出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新型标准模式,在政府的引领下,由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研制团体标准,既获得了政府制度、资金的支持,又保证了组织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活力。
4 结语
团体标准作为现阶段标准化改革中最新倡导的内容,在治理机制及运行模式的探索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现阶段,学者们主要从实践经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缺少理论层面的探讨。本文主要从组织理论出发,运用组织决策、组织流程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等相关理论对团体标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论述。在科学理论和优秀经验的共同引领下,团体标准的发展将会更加迅猛。
作者简介
孟洁莹: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标准化,服务管理。
乐为:中国计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品牌管理,服务管理。
周立军:中国计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标准化管理,企业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郑霞,孙大鹏.新形势下团体标准发展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论坛,2015.
[2]于斌.组织理论与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周立军,王美萍.国外团体标准发展经验研究——以ASTM国际标准组织为例[J].标准科学,2016(10) :106-110.
[4]孙国强.网络组织的形成动因、条件与方式[J].商业研究,2001(10).
[5]舒言.标准创新企业联盟标准的调查与思考[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9(1):8-10.
未知
(责任编辑:邓秋宏)
上一篇:《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国家标准达标认证宣贯会举行
下一篇:果酒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亟待制定行业标准